0536-4322127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
培“根”铸“魂”:潍坊安丘擘画生态农业可持续未来

来源:本站日期:2025-09-06 09:51:42 浏览:7

培“根”铸“魂”:潍坊安丘擘画生态农业可持续未来

培“根”铸“魂”:潍坊安丘擘画生态农业可持续未来打造“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”,是安丘市自去年起在农业发展领域锚定的又一前瞻性战略目标。作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市与出口农业强市,安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早已走在全国前列。然而,随着时代发展与消费升级,市场对农产品“品质”的要求愈发严苛——如何实现从“吃得安全”到“吃得健康、吃得放心”的品质跨越,一度成为安丘农业转型升级路上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。 安丘市现有耕地119.15万亩,其中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3万亩,年产秸秆46万吨;境内畜禽养殖场户3468家,年产生畜禽粪污约207万吨。面对如此庞大的农业废弃物,如何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、变废为宝?安丘立足未来农业发展趋势,以大生态、大健康理念为指引,探索出一条“既防污染、又提品质”的农业发展新路径——“国企服务+种植主体+堆肥发酵还田”模式。该模式不仅为安丘全域生态农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,更是农业绿色循环经济的重大突破,为擦亮安丘农产品品牌、推动全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。 科技赋能:为传统“土杂肥”注入“科技芯” 安丘年产出生态果蔬超200万吨,14种“土特产”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,30余种生态农产品重现记忆中的“老味道”,20个农产品品牌斩获国家地理标志、名特优新认证……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离不开有机肥推广使用的深厚根基。 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肥料类型,有机肥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土壤、作物及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与协同增益,堪称现代农业发展的“核心支撑”。安丘在推进全域生态农业建设中,精准聚焦农业发展的“根本问题”,大力推动有机肥生产与应用,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 “我们要把肥料品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,让每一粒有机肥都成为改良土壤的‘金钥匙’,为作物打造健康生长的根基,从源头推动农产品品质实现质的飞跃。”山东禾润丰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友,道出了安丘深耕有机肥产业的初心。 有机肥研发过程中,安丘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研发出“畜粪+秸秆+菌种”的发酵腐熟工艺,并引进时连辉教授团队的先进科研成果与技术,通过机械化翻抛精准调控堆肥发酵温度,最终生产出腐熟充分、养分均衡、无异味,且氮、磷、钾等总养分指标均远超国家标准的优质有机肥,成功为传统“土杂肥”注入了“科技芯”。同时,委托第三方机构,对畜粪等主要原料开展抗生素、重金属含量检测,以严苛标准确保有机肥品质过硬。 “作物和人一样,‘吃得好’才能长得壮实、品质出众。”有着30多年种地经验的农场主孟庆军,对土地有着格外深刻的了解和情感。“有机肥是‘营养餐’,慢慢养地、养作物,不仅当下收成好,以后地里的肥力也越来越足——这才是种地的长久之道!”他曾做过对比试验:使用有机肥种植的大姜,亩均产量提升15%,不仅外观更鲜亮,辣味更浓郁,耐储存性也显著增强,亩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。如今,他的500多亩农场已全部采用有机肥种植。 培“根”铸“魂”:“定制餐”喂出“老味道” 在官庄镇万芳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,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,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。“这里的西红柿,能吃出小时候的‘老味道’!”正在采摘的李女士赞不绝口。 合作社负责人张瑞文揭开了口感出众的秘诀:“果蔬品质好、口感佳,关键在于全程使用有机肥种植。”除了品质提升,成本的降低更让他惊喜:“以前一个大棚用稻壳鸡粪,成本要7500元;现在用自产的有机肥,2500元就能满足需求,一个棚直接节省5000元成本。” 一升一降之间,有机肥带来的效益差距不言而喻。 降本提质效应的显现,导致有机肥需求量剧增。安丘及时推出了定制化有机肥生产服务。“我们根据不同农场的需求,量身定制堆肥方案,从技术指导、菌种供应到设备支持,提供全流程服务。” 马玉友介绍道,针对大姜喜肥耐肥、西红柿需肥均衡的不同特性,方案会调整堆肥原料配比,并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堆肥温度、湿度,确保有机肥腐熟充分、养分精准,确保每种作物都能“吃上”高品质“定制餐”。目前,已有10余种作物享受到了这种定制化服务。 农产品品质的提升,直接转化为可观的“生态溢价”。凌河街道汇海生态农场采用“菜叶秸秆酵素菌肥+种养循环”技术,实现每年收获5-8茬生态蔬菜,在成本降低20%的同时,产品售价提升两成;雅茹农场坚持土豆、洋葱、胡萝卜有机种植,其生产的有机胡萝卜凭借“双码”溯源认证,成功走进北上广高端市场,售价高达30元/斤,土豆4元/斤仍供不应求。截至目前,安丘生态种植面积已突破30万亩,生态农产品溢价率达25%。 绿色蝶变:“新模式” 筑牢生态农业“根基” 近日,在汇海农场的有机肥堆肥现场,机械轰鸣不断,热气腾腾的原料堆散发着发酵的活力。翻抛机来回穿梭,将鸡粪、秸秆与微生物菌种的混合物反复翻动。经过高温发酵,这些曾令人头疼的农业废弃物,将蜕变为高品质有机肥,重新回归田间滋养果蔬。“我们3天就能处理1500吨畜禽粪污与秸秆,40多天后就能产出600吨有机肥。”农场负责人贾国亮的话语中满是自豪。这一幕,正是安丘推广有机肥、发展生态农业的生动缩影。 “上面这层发白的就是菌丝,菌丝越多说明肥越好,菌丝能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,将难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。”在景芝孟赫农场,马玉友抓起一把黑褐色的有机肥向记者介绍。自有机肥推广工作启动以来,马玉友每天都要奔波于两三个堆肥点,对堆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。“我们做有机肥,一是要保证品质,二是要稳住价格。作为国企,我们有责任把高质量的有机肥以成本价供应给种植户,确保老百姓用得起、用得好,真正从源头‘养好’土地,种出好品质,为全域生态农业发展筑牢根基。” 为推动有机肥全域覆盖,安丘创新推行“国企服务+种植主体+堆肥发酵还田”模式,制定有机肥推广三年行动方案,构建“1+14+N”推广机制:打造1处高标准有机肥生产基地,设置14处辅料暂存点,建设N处生产服务点。通过这一机制,可实现年处理秸秆、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2万吨以上,年生产推广有机肥5万吨。 在石堆镇有机肥生产服务点,记者了解到,该服务点单次可处理畜禽粪污、秸秆1万吨,产出的有机肥能满足5000亩种植基地的用肥需求。按照规划,今年年底前,安丘将建成30处生产服务点,形成“秸秆辅料—暂存堆肥—集中生产—全域施用”的有机肥生产推广闭环,构建起“点上突破、线上贯通、面上成势”的全域推广格局。 生态循环,变废为宝。曾经困扰农业发展的畜禽粪污与秸秆两大难题,如今通过堆肥技术得到妥善解决——不仅消除了污染隐患,还降低了种植成本,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。据统计,通过堆肥技术与循环农业模式,安丘市全域92%的畜禽粪污、95%以上的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;农业种植中有机肥使用量持续增加,化肥、农药用量显著下降,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,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“双赢”。 一增一减之间,安丘农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“质变”。 “有机肥是生态农业的‘根’和‘魂’。沃土才能生金,我们正在推动的不仅是一次模式升级,更是一场深层次的农业产业革命。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路径,为中国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贡献‘安丘方案’!”安丘市委书记乔日升的话语,不仅彰显了安丘发展生态农业的坚定决心,更描绘出一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。
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